近年来,普立乡抓住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文化旅游强省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聚焦“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积极响应“旅居云南”宣威品牌打造,创新“123”工作法,借力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辐射发展旅居产业,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在普立乡攀枝戛村,眼看尼珠河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热度一年更比一年胜,在外打拼多年的浦绍勇去年便带着妻子、儿子回到家乡,利用旧屋基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酒店、餐馆。今年6月开始投入运营,近两个月以来,已经接待了不少游客。
普立乡攀枝戛村村民、经营酒店餐饮浦绍勇:26个房间,总共16张桌子,开业到现在的营业收入就是每个月可能达到三万元左右,入住率已经到了80%,入住的都在我这个饭店里面吃。
和浦绍勇一样,借力尼珠河大峡谷景区,附近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相关部门引导下,做起了酒店、民宿、客栈、餐饮等生意,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钱包越来越鼓。
普立乡官寨村村民、经营酒店餐饮袁美芬:我们家有24个房间,基本全部住满,没有空房,餐饮今天我差不多接了二十多桌,每天的收入应该是到七到八千块钱,然后我们家就是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小孩,村子里面这些我们也找一些临时工来帮忙,找个四五个。
普立乡攀枝戛村村民、经营客栈浦恩旭 :开起这个民宿,在家里面餐饮加住宿一年二十多万元,基本上有二十多万元的收入也还是可以,能满足这些家庭开销各种的,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
近两年来,随着避暑旅居热的持续升温,来宣避暑旅居的游客大量涌入。普立乡依托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创新“123”工作法,即:打造“一条旅居产业带”、实现“两个提质赋能的新转变”、增加“三大长效持续的收益点”,促进群众增收。以短期做旅游景区配套型村庄、长期成为旅游目的地型村庄为目标,整体谋划全乡产业分布和业态衔接,深入挖掘本地人文历史文化价值,持续补齐道路交通、村庄风貌、旅游集散等短板,通过轻介入、微改善、精提升,打造采云官寨示范园、火石地火腿庄园、秘境尼珠河、攀枝戛康养旅居村等旅居示范村庄。
普立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柴正锋:将旅居村庄与景区串点成线,积极探索长租、短租、“吃住+景区”等旅居套餐,通过景村套票、乘车、住宿、餐饮、游玩抵扣等方式,推动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居”转变。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对民房进行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建成高品质民宿41家、餐馆68家,辐射带动全乡367户1660人从事旅游服务业。旅居产业实现从“打卡式旅游”到“沉浸式旅居”的转变;群众实现从“外出打工潮”到“返乡创业热”的转变。
普立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柴正锋:以官寨村为例,近三年开办创业市场主体45户,吸纳就业人数600余人,成功打造了“文旅康养+创业”村级创业平台,人均增收6万元以上。
目前,该乡已建立“运营公司+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村民”的利益联结构架,将采云官寨示范园、秘境尼珠河文化旅游村以及老厂火石地火腿庄园的资产打包给专业运营公司,按照“每年50万+20%"的利益分成,将折资量化入股的乡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投入,按占股比例对参与改造农户进行分红,群众资产性收入明显提高。
普立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柴正锋:辐射带动当地群众200余户1000余人参与旅游服务业,群众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要求运营公司优先采购本地农户原料,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链条,目前已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10万余斤,销售额达30多万元,群众经营性收入明显提高。
通过集体经济入股、村企合作运营、农户差异化分红的方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普立乡逐步由宜游转化为宜居、宜业目的地。